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榜样|张文博:青春,绚烂的色彩~

安徽司法 2022-04-20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日,省司法厅组织编印了《春风过处:安徽司法行政英模事迹报告文学集》一书。为充分发挥英模榜样的标杆作用,深入开展英模学习教育,大力弘扬英模精神,扎实推进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从即日起,“安徽司法”微信公众号开设“致敬榜样”专栏,陆续刊发报告文学集收录的15名英模先进事迹,全面深入讲述他们坚定信念、忠诚履职、为民服务、担当作为的感人故事。


安徽司法春风过处致 敬 榜 样安徽司法行政英模事迹报告文学集



— 第二期 —


  张文博 

1982年出生,现任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黄姑监区监区长

曾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先后荣获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20年11月24日, 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青春,绚烂的色彩
2021 致敬榜样

初夏的白湖,阳光和煦,草木竞秀。刚刚结束封闭执勤的张文博顾不上回家休息,把他执勤期间掌握的重点罪犯思想状况整理成文字材料移交给新一轮执勤人 员,便于他们及时掌握监区犯情。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张文博就很少回家。这次结束封闭执勤时, 全国已经没有中高风险地区,他盘算着回家看看在巢湖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
“叮铃铃,叮铃铃……”办公室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吓了张文博一跳。电话是分局党委书记、政委张家富打来的,让他准备一下,参加“安徽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网络展播”活动。这是按照全国和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部署,为在全省各级政法机关扎实开展政法英模学习教育, 弘扬英模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首批遴选10名政法英模代表进行事迹展播,张文博是其中之一。对于张文博来说,他的经历独特而又充满挑战。

初 出 茅 庐
张文博是一名“80后”,毕业于安徽警官职业学院。警察梦从小就伴随着他成长,2006年,他考到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经过系统培训后,同年10月他被分配到沐集监区。
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原名安徽省白湖农场,地处庐江县、无为市、巢湖市交界地带,始建于1953年,围湖造田形成,总面积162平方公里,是我国一座特大型监狱。
张文博前往监区报到,一下子就傻了眼。农场监狱本身就远离城市, 而他所在的监区不但更偏远,坐落在一片农田之中,而且主要关押各类患有结核病、丙肝等的罪犯,其中95%以上肺结核病犯,属于高传染、 高戒备、高危险人群。肺结核病通过呼吸道传播,一旦吸入带菌的飞沫 或尘埃,就可能引起感染,风险系数很高。
刚一走进监区,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散着一股强烈的消毒水气味。
短暂的恐惧因不在一线执勤、不需要直接面对结核病犯而得到缓解。张文博分在监区政工部门工作,平常也很少接触到结核病犯。
平时,张文博也十分注意,把自己保护得小心又小心。他与肺结核病犯比较“亲密”的接触,是在上班后的第一个春节。那年春节,监区安排张文博到结核病康复分监区组织犯人们过春节,他很不情愿:觉得会带来感染风险。
“我已经有14个春节和罪犯在一起过了!虽然不能与家人团聚,但是有同事们相伴,大家一起贴春联、吃饺子、看春晚,带着罪犯开展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好不热闹。”同事柯劲松开导张文博的话,让张文博既惭愧又敬佩。
从那以后,张文博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也敢于接触肺结核病犯。渐渐地,他也理解了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所在。
2009年夏天,张文博和一名同事押送一名罪犯到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做心脏造影手术。快到医院时,有一段路积水过多,车辆在行驶中因为排气管进水导致熄火无法继续行驶。为了不耽误这名罪犯治病,张文博和同事脱下皮鞋,挽起裤脚,两人一人架起罪犯一只胳膊, 一步一步挪向医院,这名罪犯得到及时治疗。当时医护人员和周围群众看到张文博他们如此用心对待一名生病的罪犯,纷纷向他们投去赞许的目光。“我当时觉得很自豪,自己树立了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张文博说, 监狱是执法单位,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是我们最重要的职责,也是监狱警察的价值所在,任何一名罪犯都有获得同等改造的机会,不能因他们患有疾病就被区别对待。同事们发现张文博变了,虽然不在一线执法,但他有事没事就往分监区跑,和同事们聊天,学习传染病防范知识和监管执法流程。“监区很多民警都以分监区为家,他们远离繁华的都市,长年累月地战斗在监管改造工作一线,没有抱怨,不退缩、不攀比,有的只是默默坚守和奉献。”张文博说,同志们的经验给了他很多启示,为他将来走上执法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临 危 受 命
2013年4月,因上级机关在检查沐集监区时发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并进行了严厉追责,结核病分监区管理层出现了空缺。
当年4月18日,正休假在家的张文博接到监区负责人电话,通知他马上回单位,到结核病分监区担任政治指导员,负责全面工作。
“我当时就懵了,怎么想都没有想到会是自己。”张文博说,尽管当时自己已经很适应监区环境了,但是想到每天都要面对高传染风险, 内心还是有些恐惧。
张文博的妻子得知后更是忧心忡忡,亲戚朋友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劝说他不要去,甚至传出话来,要是去了,以后就不再与他来往。
“我是一名警察,在组织需要的时候,我必须无条件服从。”张文博义无反顾地担起这份责任。
但摆在他面前的困难远不止这些。除了传染的风险,当时很多民警打报告要求调离,罪犯对教育改造也很抵触。
当时正值春季。春季是结核病的复发高发期, 监区突发流感,罪犯接二连三患病,咳血、吐血, 附着在空气中,通过呼吸道传播,让人防不胜防。押着百余名结核病犯,其中95%以上是肺结核,在人口密度大的监管区, 只要一人发病,其他人被传染的风险极大。
大家都怕结核病传染,尤其是怕传染给家人,青年民警更怕传染给家中幼小的孩子。有的民警也病倒了,执勤人员可以说是捉襟见肘。
面对这种状况,张文博没有退却,而是主动靠前,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每天与服刑人员“零距离”接触,从点名查人、教育谈话到 为其发药治疗,事无巨细,每一项工作都坚持亲力亲为、现场管理。在遇到病犯外出就医、住院治疗等危险突发情况的时候,他总是冲在前面。


“指导员,出事了,王林咳了好多血……”2013年7月的一个上午, 民警向张文博报告了这个紧急情况。张文博毫不迟疑,起身跑向事发现场。“救我!救我!”王林一边呼救一边半躺在床,大口大口往外呕吐, 病情十分危急,如不及时抢救可能会危及生命。张文博一面安排救护车, 一面用手拨开人群,背起王某向外奔去。张文博不顾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呕吐物不断喷溅到身上,将王林送进了救护车。这天下着大雨,就在快到医院的时候,救护车突然打滑无法前行。时间就是生命,张文博不顾被传染的风险,背上王某向医院跑去。由于送医及时,罪犯王林的生命得以挽救,但张文博全身早已被汗水、雨水和呕吐物浸透。事后,张文博非常后怕,检测没有被传染后才敢回家。那天回家的时候,当时不到一周岁的女儿已经熟睡,他本想亲一下宝贝女儿,快到女儿床前时他停止了脚步,他生怕检测不准,自己被传染上了,他不敢亲吻孩子,只能远远地看着,两行泪水从他的眼角滑落。


斗 智 斗 勇
这次患病得救的王林,原本是监区里有名的“刺头儿”。此前,他多次上演“狼来了”的故事,这次真正患了病,开始同监罪犯以为他是装的,最后发现不对劲了,才报告民警的。
“没想到张指导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救我,我一定好好改造。”王林受到张文博行动的触动,康复后改造态度彻底转变,分监区又少了一个顽危犯,多了一个积极改造的典型。
而结核病犯采取咳嗽、吐痰、咳血等手段示威,对抗改造、威胁民警, 是他们惯用的手段。有的病犯甚至用自杀、自残的方式进行威胁,企图迫使监区民警知难而退放松管理。
21岁的罪犯王一江因犯盗窃罪入狱,入狱体检时被查出患有结核病, 从此便一蹶不振,不接受改造,甚至公然对抗监狱管理。有一次,管教民警进入监舍进行巡查的时候,王一江尾随在民警身后,向民警吐血, 警告民警不要再来监舍检查。民警立即将王一江送到监区卫生所进行检查,所幸检查结果确认王 一江不是病发吐血,而是自己咬破嘴唇流出的血。后来,经过民警多次 谈心谈话,王一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服从了管教。“我都病成这样,能不能活着出去都不知道,你们还管我干嘛?”结核病犯常说的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张文博。在上任后几个月时间里,张文博没有回过家,监区就是他的家。经过深入调査了解,张文博认为,结核病犯中有的长期患病,心态扭曲, 容易暴躁、敏感,在民警日常管理中极易产生对抗情绪;有的由于缺 乏家庭关心,性情孤僻,容易产生悲观厌世思想,存在自杀、自伤自残现象,加之结核病犯常常以病人自居,他们同病相怜,在思想上也交叉感染。“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是监狱民警基本职责,不能任由他们自暴自弃,要把他们引入正道,让他们对生活有信心。”张文博认为,只有改变结核病犯只把自己当病人、没有把自己当罪犯的错误思想,才能校正他们的定位,对他们一定不能放弃教育改造,要坚持“教育、感化、 挽救”的教育改造宗旨。张文博带领民警从这些病犯的基本行为养成抓起:从服刑人员开饭唱歌、囚服穿着基本行为养成着眼,从服刑人员理发洗澡、内务卫生日常小事抓起,从对服刑人员谈话教育等基础教育工作入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项制度一项制度建立。
如今,监区创建了现场管理、康复治疗、生活照顾、思想教育的“四步走”结核病服刑人员改造流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实行“黄、橙、红” 三级预警分类管理机制;引入医院“日查房”制度,实施每天由分监区 领导、民警医生逐个监舍进行床前检查措施;推行“发药到手、服药到口、 咽下再走”工作法……让这群缺少家庭关爱、失去生活信心的特殊服刑 人员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而张文博和民警们也从防范知识、护理抢救基本要求学起。对结核病知之甚少的张文博从头开始学习结核病诊断和防治相关知识,几年下来,非医学专业出身的张文博俨然已经成为结核病防治的专家。
“人在身体健康时被传染的风险很低,但在体质下降时就容易被传染,所以我们要求民警和罪犯都要经常参加锻炼,强健的体魄是我们远离疾病的最可靠保证。”张文博说。受益于长期的锻炼,分监区民警即使有的年龄偏大,也同样精力充沛投入工作中;罪犯的体质普遍有了大幅提高,同时配以规范的消毒和医疗措施,分监区服刑人员的病情复发率一直都被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罪犯房某患有两肺结核、腰椎结核伴寒性脓肿等疾病,曾多次企图自杀。为此,张文博在加强对房某在时间、空间上的管控同时,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他进行教育转化上。由于措施得当,房某在治病同时,思想变化较大,他从拄着双拐服刑,到双拐也不用拄了,还能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张文博认为,结核病人有着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创伤,修复他们心灵上的创伤十分重要。从到结核病分监区工作开始,张文博坚持为罪犯上课,和每位罪犯推心置腹地谈心谈话,谈心谈话起2200人次。

一套“组合拳”,结核病分监区改造秩序得到根本扭转,没有发生一起在押病犯死亡事件,3名重点挂牌攻坚顽危犯获得成功转化,服刑人员年违纪率平均不足1%, 197名服刑人员病愈后回归社会,累计有 238人次获得减刑。


燃烧青春
“认真管理,倾情施教”是张文博的工作信条。在他眼里,即使是曾经走错路的罪犯,只要你肯“真心”付出,必定能得到“真诚”的回报。
2013年11月6日,对于当时正在结核病监区服刑的罪犯王新(化名) 来说,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在监区民警和定远县民 政局、司法局工作人员的见证下,他和未婚妻徐某在监区管教科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婚姻登记补办仪式。王新是滁州市定远县人,2011年5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十年, 同年11月投入沐集监区改造。服刑期间,王新情绪低落,身体日渐消瘦, 民警反复找王新谈心,得知他与妻子徐某当年按当地风俗举办了结婚仪 式,但一直没有到当地民政部门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婚后两人育有两男 一女。服刑期间,妻子徐某因无法证明其是直系亲属而不能探监。而且,当地社区通过王新户口也无法确认徐某有效身份,因此无法享受多项惠民、社保福利政策。王新入监后,家中生活重担全部落在徐某一人的肩上, 自己却爱莫能助,因此无法安心改造。了解这一情况后,张文博和民警与定远县司法局取得联系,协调当地民政局一起来到监区为王新和徐某现场补办结婚登记手续。“没有想到一个服刑人员在监狱也能登记结婚!我一定会努力改造,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辜负政府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在补办 完结婚登记手续后,王新和徐某郑重地向在场的见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张导虽然年轻,但我们老同志都服他。”檀传杰是沐集监区的老民警,他认为张文博活出了年轻人应有的模样。
年轻、敢想敢试、有担当是张文博的特质。
2016年7月,张文博被调入串河监区青年示范监区担任政治教导员。这个由青年民警为主的监区,成立之初就担负着成为“第一”、成为“标杆”的重任。张文博带领一帮年轻人积极创新教育改造方法,在服刑人员中开展矛盾调处、设立腰鼓队、组织精品故事阅读等活动。
“青春,就应当拥有滚烫的热情和绚烂的色彩。”张文博带领他的青年示范监区在短短两三年里,就把示范监区打造成为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基层监区的“样板”。
其中,开放式会见得到了罪犯及其亲属的广泛认可。
一次,罪犯徐三的母亲来监区会见,拄着双拐行动不便。会见结束后, 张文博主动开自己车送徐三母亲到白湖车站,并为徐三母亲买了返程车票。后来,徐三通过与母亲通话才得知了这个情况,改造态度发生根本转变。
在张文博办公桌的抽屉里,收藏着很多信件,那些都是刑释人员的来信。信里有问候、有感恩,让张文博感到自己是幸福的,这是他真心付出的收获。
2018年,打造青年示范监区的任务完成后,张文博又回到关押结核病犯和精神病犯的专管监区,从事专管监区病犯的教育改造工作,担任沐集监区党委委员、副监区长。
如今的沐集监区已经重组重建,成为一座标准化、规范化监区,监管更加科学规范,结核病犯的治疗和改造环境均得到大幅改善。
很快,张文博又将走上新的岗位,担任白湖监狱管理分局黄姑监区监区长,在更大的平台上将更多的罪犯“摆渡”到新岸。


铁汉柔情
2020年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张文博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张文博第一时间把自己在人民大会堂受表彰的图片分享给了妻子和女儿。
军功章里有你们的一半!

那一刻,张文博心潮澎湃,在心里向成长路上帮助他的人默默致谢。妻子和女儿是他心中的最爱。他的妻子是一位中学教师,可爱的女儿已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了。
当初,组织上让他到结核病分监区工作的时候,起初妻子是不支持的,但是最后还是接受了张文博的选择,自己默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只有一周岁的女儿,每次见到他,跑上来要他抱一抱,他却躲得远远的,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创伤。
2015年4月16日下午,同事火急火燎地找到正在监区巡查的张文博,把他拉进值班室,电话那头是妻子揪心的哭声。原来,女儿高烧咳嗽住院,医生怀疑是肺部有问题。听到这一消息,张文博的脑袋嗡地一下,人傻在了那里,内心深处多年的担忧瞬间爆发。“会不会感染了肺结核?” “是我传染给女儿的吗?”……一连串的问号压得张文博喘不过气来,像被利刃扎在心头。张文博恨不得立马赶到妻子和女儿身边,可分监区刚出现3名服刑人员因吐血而住院的情况,当时又是传染风险最高的春季,理智告诉张文博千万不能冲动。“女儿都这样了,你还不能回来?”面对妻子哽咽的质问,张文博无言以对。焦急等待医院检查的几天里,张文博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夜里总是梦到女儿。“爸爸最爱撒谎了,说好的陪我去游乐园,说话不算话!” 女儿撇着小嘴埋怨道。几天之后,医院检査结果出来了,确诊女儿患的是大叶型肺炎。得知这个消息,张文博再也抑制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在工作和家庭两个方面,张文博总是难以平衡,失衡的翘起的那一端总是家庭,他总是觉得亏欠妻子女儿太多。从 2012年女儿出生至今,张文博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节日没有陪在女儿 身边,而最让他感到内疚的,是他无法像其他孩子的爸爸一样给女儿一 个大大的拥抱。2017年中秋节,无法回家与妻子和女儿团聚的张文博通过微信给5岁的女儿发去一封家书。“亲爱的女儿,请你相信,不论是深夜还是凌晨,你都是我心中那盏明亮的小灯,给我带来温暖和希望;不论你身在何处,爸爸的心始终和你在一起,从未走远。”张文博深情地写道,“今天是中秋节,本来应该是一家团圆的日子,我却不能陪在你和妈妈身边,对不起。”在家书中,张文博给女儿解释了为什么不能像别人的爸爸那样常常抱她。“尽管每次回家之前,我都做足了清洁和消毒措施,但爸爸还是害 怕啊!所以我只能狠下心来,尽量不和你有亲密的接触。你不知道,每当看着你跌跌撞撞地向我走来,伸出小手要抱抱的时候,爸爸多想和你 亲亲、抱抱、举高高。看着你眼睛里的失望和委屈,我心里更是难以言喻,只好转过头去,不再看你。”张文博解释说,自己工作的地方关押 着136名结核病犯,随时可能被传染上肺结核病,“不是因为爸爸狠心,更不是因为爸爸不爱你,而是因为我不能。”他同时告诉女儿:“爸爸不能只做你一个人的盔甲,因为有更多需要爸爸的人在等待,希望你能够理解。”这封家书展现了张文博对女儿最深沉的父爱,读后令人泪目。有人给张文博统计过,自2006年工作至今,张文博基本没有在家过过春节,都是在监区陪服刑人员过的。
2020年春节,张文博原本可以与家人难得团圆一次,结果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团圆的计划又泡了汤。春节前夕,他匆匆告别家人, 立即返岗,这是他连续在基层监区度过的第14个春节。
回到监区后,张文博立即投入封闭执勤备勤中,并主动向组织递交 了请战书,申请到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岗位连续封闭执勤。进监区封 闭执勤期间,他的膝盖鼓起鸡蛋大小的包块,但他以身作则,带头遵守 各项要求,每天他最早起床、最晚休息,带领大家一起打扫卫生、消毒, 组织民警进行政治学习,同时找青年民警谈话,哪个民警缺个口罩或日 用品,他都会马上帮忙解决,让全体封闭民警都能安心备勤。在整个封 闭备勤期间,没有一个民警违反规定,没有一个民警身体出现异常,圆满完成监区安排的任务。
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监狱执勤模式依然非常严格, 张文博就在封闭、隔离、备勤,再封闭、隔离、备勤这样周而复始的模式下执勤,家离得很近却又遥远。白湖的春色很浓,最美的颜色就是张文博身上穿着的“藏青蓝”, 它是人民警察的底色。

(本文除张文博外,其余均为化名)

2020年度

安徽政务新媒体评选活动




各位粉丝们,“安徽司法”正参加“2020年度安徽政务新媒体创新力、突破力、服务力榜单评选”,请大家点击下方二维码为我们助力,感谢支持!



进入投票页面,选择 No14.安徽司法,再点击“为Ta投票”即可。(最多可投5票)

投票时间

2021年8月18日-8月27日下午6点

投票规则每个微信号每天仅限一次投票机会,每次最多可投5票。


推荐阅读

“你一票,我一票”,明天我们就出道!

英模群像展!

致敬榜样|陈贤:六年边疆行~

来源:厅宣传教育处

编辑:张倩  显宇

审核:欧元军

安徽省司法厅出品
投稿专用邮箱sft7000@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